市农资办突出抓整改 力促问题解决出实效
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农资办立足农资管理职能,认真梳理群众反映问题并将其列为当前紧迫要务,强化责任,集中攻坚,落实整改,效果显著。
力促集体资产阳光交易。过去我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出租、出让往往由少数村干部决定,不少村民群众认为村干部存在暗箱操作行为,损害了农村集体及村民个人利益,影响了干群关系。对此,我市专门出台《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办法(试行)》以及《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若干问题的工作指引》,构建了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使集体资产交易全部纳入平台公开操作,实现交易信息的全方位公开和交易全程阳光化,消除群众因集体资产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而引发的猜疑,并通过平台溢价交易为集体直接增加经济收益近11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动集体债权全力追收。不少地方村民多次反映集体应收款被拖欠多,个别村干部对应收款追收不力,甚至怀疑存在利益输送行为。数据表明,2013年底我市村组应收款总额达149.2亿元,相当于同期总收入的91.5%,严重影响集体资产运营安全和收益增长。市农资办牢牢把握这一群众关注焦点,通过建立债权追收绩效与村干部薪酬挂钩、债权追收情况通报和债权管理后进约谈等制度,联合司法、宣传等部门开展全市村组债权集中追收行动,集中曝光一批“老赖”并将其列入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信用风险警示名单等措施形成全市农村债权追收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使“老赖”无所遁形。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村收回以前年度被拖欠款项近20亿元,按规定程序核销坏账300多宗5000多万元,集体债权追收取得良好效果,集体资产安全和收入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群众拍手称快。
狠抓农村审计追责整改。集体资产管理违规成本低、处理难,农村审计屡审屡犯是基层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为弥补省、市对农村干部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责任认定和处理上的制度空白,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莞市违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实现了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从偏重预防向惩防并举的里程碑式转变。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专门明确了屡犯追责的执行依据,加大农村审计屡审屡犯问题的处理力度。在今年完成的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要求纠正问题1951个,已责令改正1852个,退回集体款项454万元。通过对违规行为按规追责,增强了制度威慑力,有力发挥了农村反腐重拳出击的警示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经济行为。
下来,市农资办将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建章立制、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取得更大实效,真正做到善作善成、善始善终,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