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党建工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勇于担当 锐意创新 力推集体资产管理第二次飞跃

—市农资办践行“三严三实”工作情况


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网    dgnzb.dg.gov.cn

发表日期:2015-03-24 15:18      来源: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网
分享到:

20141210,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副书记姚康同志代表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作了题为《建设“两个平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第二次飞跃”》的典型发言,东莞是全省唯一一个在会上作经验介绍的地级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三资”监管平台(简称“两个平台”)的成功建成,被《东莞日报》等多家媒体誉为我市集体资产管理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正式标志,也是我办领导班子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的生动体现。

我办共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党员17名,主要负责全市农村(社区)1300多亿元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服务的农村集体经济地域承载了全市7成户籍人口、7成经济存量和7成以上的工商企业,规模总量庞大,作用地位特殊。为管好农村集体资产,近十年来,我办先后出台农村重大事项审查、土地款管理、股东分红管理等60多份管理制度文件,逐步构筑了民主理财、财务监管、审计监督、统计监测、审查监控、薪酬激励、责任追究“七管齐下”的监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农村三资涉及面广、利益性强以及受机制和技术短板的制约,集体经济效益下滑、村民怀疑干部权力寻租等状况仍然存在,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和谐没有取得质的突破。为此,从2012年开始,我办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通过一系列实实在的行动,推动集体资产管理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勇于突破,大胆创新资产监管模式

制度和技术是管理工作的两条腿,我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推行财会电算化,并在近十年来逐步构筑了较完善的制度框架,实现了制度和技术的“双轮驱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发展,如仍停留在过去的监管模式上,无疑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2012年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三资”监管平台开始逐步在各类型的会议上提出,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办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契机,决定通过建设“两个平台”,将以往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统计分析、资产和合同台账管理、票据管理、股权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和财务公开等相融入,通过网络系统将市、镇、村、组四级联结,形成一体化数字化的高效管理平台,并实现对我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的监管,促进集体资产公开、透明交易。考虑到无论是资产交易平台还是“三资”监管平台均需依托高效网络软件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办大胆突破,提出了“两个平台”的概念,将两个相互独立、功能各异的平台进行整合,并选择虎门镇进行试点建设。概念的创新为我市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贯彻“两个平台,一个系统”的建设思路,不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为全市节约系统建设经费约2000万元。为尽快完成平台建设,我办全员出动、各司其职,在我市“两个平台”业务流程和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本着“不求最早,只求最精”的“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的干劲,通过高强度工作,在短短一年内,建设完成两个平台应用软件系统,并在全市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建设“两个平台”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做法,由于从根本上撬动了基层干部的利益奶酪,削弱了基层干部权力,推动资产交易平台建设时,我办面临着极大的工作阻力。部分镇街和干部对待平台工作态度消极,以交易程序复杂、交易时间过长、不利于集体选择高端客户等各种借口对交易平台工作提出责难;个别村干部通过故意大幅提高物业底价或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阻挠集体资产顺利交易。面对种种困难,我办“咬定青山不放松”,领导班子成员和具体负责同志扎根基层,坚持每周深入基层开展研讨和工作指导,常常一研究就是整整一天,与基层同志共同破解推广“两个平台”中遇到的难题。在大量的基层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办起草了《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村级交易平台建设的通知》、《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若干问题的工作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以试点镇为示范带动,在全市各镇街全面铺开“两个平台”建设。目前,32个镇街已全面建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全市3100多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已纳入“两个平台”网络软件系统接受实时财务监控,我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工作走上正轨。截至20151月,全市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已成功交易13397宗,成交金额180.6亿元,总体溢价率达8.9%,为集体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4.7亿元,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市长袁宝成等中央、省、市领导在实地考察后均对我市“两个平台”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两个平台”迅速成为我市农村工作的新名片亮品牌。

二、稳扎稳打,强力推动村组增资减债

村组增资减债工作的顺利推行能极大提升集体经济效益,关乎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使村民群众受惠,从2013年开始,我办经过长时间的内部酝酿和谋划,谋求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司法等手段,从各个方面分别击破。一方面是借力,借镇级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架构、村组统筹以及农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的契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借市内扶贫等市镇财政扶持政策,指导村组规范资金使用,减轻村组转型“阵痛”,提高村组转型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联合,通过积极争取各级相关部门的力量,打好增资减债“组合拳”。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采取“一户一策”办法减免符合条件村组的本息,采取将村组借款、担保须经镇街审查同意等制度函告辖内银行机构的方式,加强第三方监管,防止违规借款;争取司法部门的介入,将每年8月定为全市村组债权集中追收活动月,由法院、农业等部门组织对村组债权进行集中排查、集中追收、集中诉讼、集中执行,解决村组收入“收而不入”问题,维护集体资金安全。如去年8月,联合开展了一次村组债权集中追收活动,联系多家媒体展开了大篇幅的报道,形成了农村债权追收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使老赖无所遁形,掀起了全市村组债权集中追收活动的高潮,村组增资减债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还联合市委督查室开展督查调研,形成了《关于村组债权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徐建华、姚康、鲁修禄等领导的批示。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累累的果实。在各地GDP逐渐步入平稳增长“新常态”的时期,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却在20132014年持续“爆发”。至201412月底,全市村组两级总资产1375.9亿元,同比增长4.5%;总负债242.9亿元,下降5.2%;资产负债率17.7%,下降1.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纯收入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纯收入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集体资产安全性和收入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三、倾心服务,持续加强政策宣传推广

完善的制度是我市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但如得不到贯彻落实无疑成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为此,我办专门成立了一支讲学服务队,倾心服务基层,开展业务讲学,宣讲制度政策。由于很多的政策制度是我们地方独有的,因而集体资产管理业务培训无法委托中介和高校进行,我办专门发展了自身师资力量,鼓励和带动年轻同志担当重任,通过老党员“传帮带”年轻党员,传授经验技巧,培育自身业务人员讲学授课,实现了支部全员参与讲学,有效地实现业务与服务相融相促。特别是,入职时间不长、最年轻的两名党员同志,去年分别在新会计核算制度和农村审计培训班中独立授课,其突出表现受到镇街同志的充分肯定。

由于面对的基层服务对象众多,讲学服务内容覆盖集体资产管理业务的方方面面,我办讲求因人因地制宜,一方面,围绕东莞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人员类型,组织自身业务人员专门编写配套培训教材以及学习参考资料,包括理事会培训、监事会培训、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以及东莞市集体经济资料汇编、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调研材料汇编等。另一方面,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专题授课、镇街轮训、应邀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镇、村、组三级人员分层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我办共开展集中或专题培训1550期,培训人次近万人。去年,还对新一届的农村理事会成员、监事会干部进行了全面轮训,派出多名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分赴各镇街授课30多期,培训服务人次7000多人。通过一系列的讲学授课,我办将相关政策制度宣传到各家各户,将省、市文件精神贯彻传达到基层,目前已有成千上万的基层群众受益,基层干部群众的政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主办单位: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广东金宇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0470号 备案号:粤ICP备2021022188号 网站识别码:4419000093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